古人的寿命比较短,自古有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的说法。但是,古代的医者却个个长寿。他们的养生之道是什么?为啥偏偏他们能够长寿?

  后人总结古代医者的长寿“秘诀”主要有三条:

  一是要重视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。古人讲究“清心寡欲”“悦神爽志”,强调情绪调节对人身体的作用。医者说,“正思虑以养神”,也就是说要把脑子往正当方面思考,不要胡思乱想,整天为个人得失而忧心焦虑,而是要时刻保持好的心情,心情好了,精神状态自然就好,身体也就健健康康。陶弘景的《养生延命录》里说:“静者寿,躁者夭。”

  二是要坚持运动锻炼。神医华佗的养生法宝就是运动,他认为,人体要健康,血气流畅很关键。“人体欲得劳动……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。”华佗通过观察自然,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鹤的姿态,发明了“五禽戏”。他将“五禽戏”传授给弟子,弟子依法锻炼,皆享高寿。宋人欧阳修由此总结说:“劳其形者长年,安其乐者短命。”意思是,经常劳动锻炼的人会长寿,天天享乐不运动的人要短命。

  三是饮食作息要有规律。古人常说: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。”合理规范的饮食起居对人去病延年是起着很大作用的。合理饮食的核心是节制饮食,也就是不能暴饮暴食;而“起居有常”强调的是有规律的生活,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早睡早起。医圣孙思邈对起居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,他认为人的生活规律可以根据时节变化而发生改变,譬如春天要早睡早起;夏天和秋天则可以晚睡早起;待到冬天则应该早睡晚起。所谓“衣食寝处皆适,能顺时气者,始尽养生之道”。

  事实上,长寿是没有“秘诀”的。古代医者之所以长寿,最大的“秘诀”恐怕就在于“顺天随时”,而这正是对前面三条长寿“秘诀”的总结。